【“齿”道匠心 “博”展华章】李志远专访 | 迎风而动的口腔医学人

日期:2023-12-01       编辑:宣传科 唐玲

“有时是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。生活原本沉闷,但跑起来就会有风。”

——李志远

博士,讲师,主治医师,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牙周病学专业。贵州省高层次人才,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及口腔黏膜病学专委会会员。

主要从事牙周黏膜疾病的临床、科研和教学工作。擅长各类牙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,对常见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治有一定经验,熟悉多种类型牙体牙髓、口腔修复学疾病的诊疗。

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,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一作发表SCI论文2篇、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。现阶段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,主持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、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1项、太阳成集团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1项、太阳成集团tyc9728横向课题1项。率先在省内主持开展“光动力疗法辅助治疗牙周炎”新技术。

如同一束明亮的光用自强不息和无所畏惧的精神,给患者带来鼓舞与希望,他就是今天的专栏主角——李志远

  小 编:很多人认为做学术是一件“苦差事”,但近几年,您一直有参与高质量的国家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请问您是如何长期保持稳定而充沛的“学术体力”的?有没有可以分享的经验?

  李志远: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绩,还是要归功于博士期间,我的老师对我的教诲、指导与帮助。科研时,我会留出专门的时间集中撰写项目标书和论文,在想好思路之后,先“画骨”再“画皮”,总体的框架结构会集中精力构思,细枝末节的内容则在陪伴家人时见缝插针修改润色。这样既平衡了工作和家庭的时间,也能让我在不同的事务中“切换脑子”,适时休整,张弛结合。

  另外,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睡眠也是重要的保障。我会保持高质量的睡眠,在睡觉时间“一秒入睡”。早上5时即起床跑步,跑步使我整天保持神清气爽。

  小 编:据说在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中,您有一套独特的方法,能否分享下您的这套“小方法”?

  李志远:我带教的时间不长,也一直在琢磨如何做好一名临床带教老师。我希望员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,能建立良好的诊疗理念并熟练掌握临床操作规范,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,更好地服务患者。

  教学前,我会精心准备课件。教学中,我比较重视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,会通过提问、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员工参与到课堂中,尽量避免纯“灌输式”教学。在临床带教中,我会以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,让员工自学和查阅文献,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、积极性,培养员工的自学能力。还会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,让员工主动探究教学内容,引导员工遇到问题独立思考,锻炼员工对各种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。

 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,我还在不断学习中。所谓教学相长,我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和员工共同成长。

  小 编:我们了解到您在平日生活中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,这项运动给您带来了什么变化?除马拉松以外,您还有其他兴趣爱好吗?

  李志远:我很喜欢运动,读博期间经常会到山里徒步,还比较喜欢篮球,和我的爱人也是在篮球运动中相识相知,后来我们又一起喜欢上羽毛球。我们家的运动氛围很浓厚,两个孩子受到我们的影响也很喜欢运动,会吊环、会跑步。我爱人常说:“运动是我俩工作之余,放松自己的最好方式”。正因为有了这项兴趣爱好,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乐趣和激情。

现在跑步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,它让我更有信心面对艰难的科研任务,也成就了我的自律和健康。每天晨跑后的通透感,让我能够以精神饱满、身心愉悦的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。

小编:从初出茅庐的新人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科室骨干,您的秘诀是什么?接下来,您将如何发挥所长助力科室发展?

李志远:在硕博就读时,我积累了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知识;在临床实习中,我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了良好的诊疗理念和临床专业操作技能;来到贵医口腔后,我虚心向主任和同事请教学习,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,这个过程让我得到快速成长。我希望在做好教学、临床工作的同时,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持续做好科研。医学本身就是需要不断思考、不断学习的学科,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科室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。

小编:作为一名青年医师,未来您将如何规划临床、教学、科研工作,更好地服务患者?

李志远:临床、教学和科研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。比如在教学中,有时员工的提问会让我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。  

我认为科研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,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会不断巩固医学理论知识,提升教学能力,提高临床技能,以科研促临床,以临床带科研,齐头并进,共同发展。